媒體報導
台日中軟體金三角搶商機發酵 日商踴躍登台尋求合作牽手台灣資訊服務業拓展版圖
[經濟日報]
鄒淑文報導-近年來,台灣資服產業在工業局、中華軟協積極推動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的「新黃金三角」的外銷政策下大有嶄獲。去年日本之行,不僅促成神通電腦與日本KDDI簽署台日交流合作備忘錄,也有多家業者取得日本訂單,今年台日交流會上,日本六大資訊軟體公協會也特地參訪凌群、精誠、叡揚等業者,開展更深度的合作契機,這些具體的成績均顯示,擴銷日本巿場,已是台灣資服業重要方向。
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表示,四年前,工業局與中華軟協開始拜訪日本資訊業廠商進行交流至今,逐步的了解日本企業者對海外委託業務及品質需求,2008年起陸續顯現成效,多家業者如凌群、緯創及叡揚、精品等已和日本建立合作關係,在2009年中華軟協在東京舉辦台日交流活動中,近200多位日本廠商參加,去年6月初,日本十餘家軟體業者連袂組團來台訪問,這一連串的交流,讓日本對台灣資訊軟體業的一流解決方案及Best Practice留下深刻印象,埋下更多合作契機。
結盟出擊 提升全球競爭力
周能傳表示,台灣軟體業發展已超過25年,超過40家軟體上巿或上櫃,通過CMMI(軟體開發成熟度)評鑑的廠商已達130 家,為世界第八位,證明台灣軟體開發的品質已達國際認可水準,若能結合台灣、日本、中國三地分別在管理、行銷、人力方面優勢,將是克服金融海嘯威脅的積極作為。
凌群電腦總經理、也是中華軟協理事長劉瑞隆則認為,軟體要成長靠得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相互結盟。尤其在金融海嘯後,亞洲巿場需求強勁。日本運用台灣成熟的技術與知識運籌的能力,結合大陸的軟體代工(軟體金三角),攻略大陸甚至亞洲巿場,有其深遠的戰略意義。尤其以重視經驗及知識為主的領域,都是台灣擅長之處。
事實上,劉瑞隆提出的「軟體金三角」的合作策略已吸引日本業高度重視。今年4四月,日本產業情報新聞連續三周專訪了劉瑞隆、軟協日本顧問蕭炯森及多家軟體針對「台日中軟體金三角」概念及實績做報導即為例證。
根據統計,日本有近9萬軟體人才需求,特別在軟體測試領域,且日本非常重視軟體品質,因此,對台灣已通過CMMI評鑑業者的廠商,是拓銷日本業務的機會,但劉瑞隆強調,從過去拓銷多年的業者得知,從開始接觸到正式獲得訂單,三至五年的耕耘絕對是必須的,因此,台日之間的合作需再更深度的了解,創造更多商機模式。然而,持續往軟體品質(CMMI)深耕,則是拓銷日本巿場最有力的武器。
轉型資通訊 跳脫價格競爭
日本拓銷多年的叡揚資訊,去年完成Vitals/KM日文版,並成功打入日本市場,此次日本代表也實際參訪公司,了解Vitals/KM的成功案例,包括榮總、台大、奇美、成大等研究型的教學醫院皆使用Vitlas/KM知識管理系統去支持醫學評鑑所需的複雜程序、文件整理等。
叡揚資訊執行長張培鏞表示,商務應用軟體國際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台灣市場小、環境辛苦,國際化就是業者努力目標,日本的經濟規模約台灣的十倍,但軟體市場卻是台灣的二、三十倍,必須更策略性來看這個市場,透過合作聯盟,讓日本的合作夥伴與經銷商可以直接討論。叡揚近幾年也積極導CMMI,以品質來擴展國際巿場。
國內最大的SI業者精誠資訊在取得CMMI ML3認證後,現也積極朝ML4邁進,精誠資訊表示,台灣資服業者應從過去的SI業務形態轉型為ICT Base(資通訊整合)才能擺脫過去價格競爭,邁向創新服務高利潤巿場。在台日合作逐漸密切之際,更應結合領域知識的深耕,轉型更高價值創新營運模式,為台灣找到下一波企業高成長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