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聯新國際醫院數位創新三十年,攜凌群、HPE 整合本地算力推進負責任智慧醫療
[iThome電腦報]
由臨床與行政現場需求驅動,結合凌群 Syscom Cubi 平台與 HPE ProLiant DL380a Gen11 伺服器,聯新國際醫院導入生成式 AI 與 RAG 技術,強化合規、安全與流程效率,建構可持續擴展的負責任智慧醫療應用。

【圖說】照片左起HPE標準運算系統暨數位銷售事業處業務經理蔡緒瀚、左二HPE標準運算系統暨數位銷售事業處總經理郭裕昇、中為聯新醫院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右二凌群電腦市場暨產品行銷事業群李振寰副總經理、右一凌群電腦陳秦渝業務協理
聯新國際醫院是南桃園的重要區域教學醫院,由一群理念一致的醫師與企業家共同創立,至今已邁入第 30 年。院方長期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許多資訊系統由內部自研,建立起靈活的數位基礎。為推進 AI 與臨床工作的整合,聯新國際醫院與凌群電腦合作導入 Syscom Cubi 企業交互動態智能平台與 HPE ProLiant DL380a Gen11伺服器,建構兼具本地算力與治理能力的 AI 架構,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的負責任智慧醫療。
AI 融入流程,而非重塑流程
在落實臨床需求的過程,聯新國際醫院與凌群電腦合作開發病房床邊照護系統。同時具醫師身分與資工背景的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說道,他們特別向凌群提出在平板介面加入「小畫家」功能的需求,解決臨床現場視覺化溝通痛點。醫師查房時可直接在平板上標註病灶位置、描繪治療路徑與衛教重點,影像與文字同步存入病歷,後續追蹤不再只是文字描述。這樣的設計讓跨班次團隊交接更順暢,資訊得以完整留存與追溯,展現出對臨床場域的細緻觀察與真實需求的回應,而非單純追逐新奇功能。
當前 AI 應用正蓬勃發展,院方也在既有的工作流程中探索 AI 應用的可能。徐偉倫部長觀察到護理站電腦畫面常停在翻譯網站,護理人員為快速理解英文病例、會診單與報告,必須仰賴線上翻譯。資訊團隊遂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整合至系統,實作去識別化的生成式 AI 翻譯功能。護理人員按下翻譯鍵即可取得結果,並自動生成摘要,還能直接貼入護理紀錄。
功能雖簡單卻實用,明顯提升文件處理與紀錄撰寫效率。徐偉倫部長分享道,有一次工程師在更新系統時,不小心將翻譯按鈕移除,立刻收到護理人員大量反映,意外發現這項功能已成為護理現場高度依賴的工具。
自建算力與專責團隊落實 AI 研發基礎
為避免既有 HIS 系統的維運與開發資源被 AI 專案分散,聯新國際醫院在資訊部門下新設數位管理處,專責推動 AI 應用,配置專任 PM 與 AI 工程師持續開發臨床與行政創新服務。院方同時身為衛福部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之一,致力推動人工智慧於醫療場域的安全實踐,並採用HPE ProLiant DL380a Gen11作為主要 AI 運算伺服器,結合凌群的 Syscom Cubi 企業交互動態智能平台,建立可持續擴展且符合治理要求的智慧醫療架構。
雖然雲端推論在成本與彈性上具優勢,院方仍主張必須建立本地端應用並擁有本地算力。HPE ProLiant DL380a Gen11多 GPU 並行與高速 I/O 的特點,讓院內開發團隊能直接進行 AI 模型微調與推論,像是部分應用需要多模態模型,團隊便能依據需求微調 Llama 3.1,以整合文字、影像與結構化資料的 AI 功能。
HPE ProLiant DL380a Gen11內建 HPE Silicon Root of Trust,從晶片層級確保系統安全與信任鏈完整,對於需要嚴格保護的敏感醫療資料,此功能有助於強化系統完整性與治理。徐偉倫部長補充說明,雖然維護地端伺服器仍需考量採購與耗能成本,但充足的本地算力讓工程師可在院內直接調校與運算模型,當應用量體合適時,也能在地端部署,兼顧效能與資料治理。
結合生成式 AI 與 RAG,重塑知識管理與行政流程
目前院內專用的 AI 問答功能建構在凌群 Syscom Cubi 之上,讓員工可以放心的使用 AI 問答服務又不必擔憂資料外流。另外,院方團隊也與凌群協作,以 Syscom Cubi 平台為基礎,推動多項以 AI 為核心的專案,在既有流程整合生成式 AI 技術,目標是讓第一線與行政人員能把時間投入在更具價值的工作上。首先,他們將 ISO 文件與院內知識管理系統結構化,導入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讓系統能理解語意與脈絡,取代過去僅靠關鍵字搜尋的限制,使知識查詢更直覺。
而且 AI 能力也能延伸至線上學習平台,透過語音轉文字與摘要整理,讓多年內訓教材可被檢索,輸入主題如性別平等等,即可獲得課程重點與法規參考,提升學習與效率。此外,AI 也結合 RPA 應用於行政流程,如採購與健保資料比對,協助欄位統一與差異核對,加快流程並降低人為疏漏。
徐偉倫部長還提到,醫院資訊作業一大痛點來自健保規範的持續變動與檢核規則的高複雜度。當健保新增限制,例如開立特定藥物前須填入病患胃鏡檢查日期時,規則一經上線,工程師必須立即修改程式與流程管制,否則系統將無法落實給付條件,導致醫囑流程卡關。過去這些規則多為固定的程式邏輯,維護成本高,且醫師常需人工翻查病歷、檢查報告與時距證據,耗時又可能遺漏。
從固定邏輯到智慧檢核,用 AI 回應健保變動挑戰
導入以大型語言模型為核心的流程後,檢核可由模型讀取院內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自動比對是否符合健保要件,必要時還能擷取並對齊健保條文做循證說明,讓規則更新可透過提示詞與知識檢索完成維護,降低每次改版的開發負擔,同時提升合規性與作業效率。
另外,AI 在於協助 ICD-10 編碼也展現高效潛力。徐偉倫部長指出,醫師自由輸入紀錄診斷時,常忽略有效併發症如貧血,導致病例權重與 DRG 總額給付估算偏差,而且不同年份與版本的ICD-10編碼差異,也提高了人工審核與系統修改成本。聯新國際醫院在既有片語庫之上,將大型語言模型納入流程,讓模型從院內資料自動歸納診斷建議並對應正確 ICD-10 碼,同步提示可能影響權重的併發症,醫師在單一介面即可簡單完成正確編碼,大幅減少人工抽查、降低遺漏風險,並確保資料一致性與健保合規。
從概念驗證邁向可持續營運的智慧醫療實踐
聯新國際醫院以本地算力與自研系統為核心,將凌群 Syscom Cubi 企業交互動態智能平台、HPE整合式 AI 解決方案、RAG 與自動化導入臨床與行政現場,作為加速既有工作流程的協同角色,讓知識檢索、翻譯摘要、規則檢核與 ICD-10 編碼在各系統串接運作。透過可被稽核的提示詞與知識庫治理,系統能快速回應健保要件與作業變更,並保留完整可追溯紀錄。 AI 發展路徑不是功能的堆疊,而是將 AI 工程化嵌入 HIS 與日常流程,使效能、合規與安全成為可持續擴展的基礎能力。在三十年持續創新的底蘊之上,聯新國際醫院攜手凌群、HPE,以「負責任的智慧醫療」為核心,讓 AI 真正成為醫療現場的可靠夥伴,推動智慧醫療從技術概念,擘劃可持續營運的未來藍圖。
(轉載自2025/10/30 iThome網頁報導, 聯新國際醫院數位創新三十年,攜凌群、HPE整合本地算力推進負責任智慧醫療 | iT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