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 產業觀察

產業觀察

手機行動支付趨勢初探

作者/蘇柏源

[發表日期:2012/4/5]
前言

全球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市場規模在2011年約達到2400億美金,根據Juniper Research的預估,到2015年時,市場將大幅成長到6700億美金。

初論行動支付

行動支付的定義是一種別於用現金或信用卡的付款方式,消費者使用行動電話來對廣泛的服務或商品進行付款的一整套技術與機制。常見的應用諸如無形的數位化商品,像是數位音樂、影片、來電答鈴、遊戲、手機應用程式等;更可擴及公眾運輸與交通相關的費用如公車、捷運、高鐵以及停車場付費等。待相關金流機制整合更加成熟後,各種實體商品的購物如購票、便利商店、百貨公司、書店、購物中心等的消費支付也都可以整合進來。

在諸多商品與服務的消費中,行動支付從過去到現在大約可分成四種不同技術類別為主的付費型態,全都是以消費者的手機做為付款工具:以簡訊為交易基礎的付款(SMS/USSD based Transactional Payment)、行動通信帳務的結合(Direct Mobile Billing,如國內交易網站常見的小額付款機制)、手機網頁付款交易機制(Mobile Web Payment),以及非接觸式付款(Contactles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對全球大部分區域而言,這幾種行動支付的技術與機制,除了行動通信帳務結合的模式,多用於網站交易,由於其相關的認證、交易安全(加密、除行動電話相關資訊外無須過多的個人資料如信用卡資料等在網路上傳送)、後台金流與作業機制整合成熟度高,在整個行動支付應用的市場成為主流外,其他幾個行動支付的方式,不外乎遭遇到交易成本高、操作手續繁瑣、行動上網品質所導致的支付流程失敗率高、相關裝置與軟體技術支援的到位程度、產業鏈與跨業結盟待推動等諸多困擾因素,而使得足以應用的商品交易範疇和普及率相當有限,並沒有能發揮倡導行動支付交易方式的立意初衷,相關的市場規模當然也無法和行之有年的電子商務網站交易相提並論。

非接觸式付款行動支付

但近年來非接觸式付款的行動支付,在無心插柳的情形下,反而因為週邊條件與技術的普及,成為行動通訊中一大被高度期待的熱門新興應用議題。

談到非接觸式的行動支付,首先要先概略提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ings, IoT)的發展。全球電信網路的發展,會朝將向網際網路的應用,推向服務、媒體、實體物件的無縫(seamless)聯網。針對實體物件的網路應用,物聯網是一種透過感測網路與既有的internet基礎建設整合而成的系統,目標是透過物件的連結來進行物件與物件,物件與服務之間的互相運作,讓網際網路的應用跳脫虛擬世界的框架,不再侷限於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的溝通,直接在真實世界的各種實體間建立連結,要達到這種物聯網的條件,相關的物件必須具備自動辨識、獨立運作,與互運操作的能力。

其中要達成這些條件最關鍵的兩塊配套,一個是全面性的感測網路完備性,另一個是在應用層端智慧處理機制;利用各種感測技術、高成熟度與高可靠度的感測器,不受限時空條件來針對標的物件進行感測與量測行為,準確取得系統運作所需的物件資訊,配合雲端運算以及大量資料處理的後端能力,進行智慧化的控制與決策回饋。

歐洲在物聯網的應用與推廣發展上,過去幾年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無論是政府和民間企業的專案計畫,或是各種標準協定的倡導組織與協會論壇等,都相當的蓬勃,產業鏈的完備度現階段仍領先全球其他區域,而歐盟集各國之力推動完整的物聯網標準,加速物聯網於歐洲各國的應用發展,透過許多關鍵結盟的方式,企圖能主導全球物聯網的標準。

至於國內的產業動態,透過RFID相關無線感測技術,進行智慧家庭、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等,與各種業界的結盟來推出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亦持續發展中,而目前採用最普及的RFID技術,多應用於小額電子支付,如停車場、高鐵、台鐵與捷運悠遊卡的系統整合,以及物品流通管理、便利商店電子付款、醫療健康照護等。

無論是物聯網先進國如歐洲日本、特別強調在感測技術的中國市場、或者是側重特定應用發展的台灣等,RFID都已逐漸成為最主要的一種感測傳輸技術,相關RFID的產業供應鏈以及市場上RFID相關的基礎設施、後台機制也都發展到一個相對普及與成熟的階段。

為何在此會提到RFID的應用環境?事實上,在非接觸式的行動支付技術,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已成為了最熱門的主流議題,獲得了幾個國外大型電信公司與重量級手機製造商的支持做為下一代手機多元化應用的基礎技術,前述所提到各國所致力的RFID標準制定,13.56MHz的RFID與NFC在物件的紀錄與查詢能力是相同的,而標準組織NFC Forum也以13.56MHz的RFID傳輸技術為基礎來推動相關的應用,在短期內RFID的技術即可望與NFC的技術完全相容,利用既有的RFID投資與相對成熟的應用環境,手機NFC推動的阻力與門檻將會降低很多,相關環繞在手機NFC的殺手級應用也可預期在數年內會快速普及。現階段NFC Forum為了進一步整合NFC資料通訊的互通性與相容性,結合了NFC晶片業者(如恩智浦NXP)、手機製造商、智慧卡業者、金融機構、程式開發業者、重量級電信服務業者等,共同定義了資料傳輸格式的標準以及標籤(tag)的標準。

NFC技術採用近場感應模式,使用上與悠遊卡非常相似,資料傳輸過程不需要裝置的直接接觸,在13.56MHz的頻段運作,感應範圍在4公分以內,傳輸速度在106-424Kbps。透過手機運作以NFC為基礎的行動支付,在手機硬體技術上要結合NFC晶片與安全元件,配合相關的軟體與韌體,將非接觸式IC卡、點對點資料傳輸(Peer to Peer)、RFID讀卡機三大功能整合在一支手機中,如此一來,NFC手機就可以被當成一張多功能用途的智慧卡來使用,包括Google的Android陣營、Nokia的Symbian、Microsoft的Mango,以及Apple在未來iphone的發展上都已經或規劃將NFC技術內建在特定手機藍圖中,並預期在數年內會更普及於智慧型手機的市場。2011年NFC手機出貨量為3500萬支,相較於2010年全球手機16億支的出貨量比例還相當低,但根據iSuppli的預估,隨著行動支付應用開始快速發展,到2014年NFC手機將達到2億支的規模,佔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20%。

下圖的硬體架構從一個比較示意性的角度,來概述NFC手機硬體架構基礎元件的運作。手機內需要一個NFC控制晶片來和安全元件溝通,此NFC晶片處理由天線傳入的RF訊號,透過軟體來控制NFC晶片的狀態、功能、設定等,來處理讀取外部RFID、與其他NFC裝置進行Peer-to-Peer的資料交換、或當成被動的被感應多功能智慧卡元件讓外部裝置讀取。



《圖一》NFC手機硬體架構基礎元件的運作示意圖


概述NFC手機硬體架構基礎元件的運作

Google在2011年於北美市場推出以NFC手機為基礎的行動支付服務”Google Wallet”透過Google Nexus S 4G手機,與萬事達卡、Visa、花旗銀行、Sprint共同合作來擴大NFC手機行動支付應用的版圖上,NFC相關的應用程式是透過電信服務業者傳到NFC手機持有者的裝置中,現金卡與信用卡資料存於Android手機中,即可將手機當成電子錢包與信用卡來使用於有非接觸式電子交易讀卡機的消費場所。

同年度美國AT&T、T-Mobile、Verizon Wireless共同成立ISIS聯盟一起推動NFC行動支付,在電信商與消費金融業者的結盟下,美國已進入了NFC手機行動支付的早期商業運轉。

NFC手機的技術除了當成電子扣款以及電子信用卡使用外,由於其具備主動讀取外部標籤、被動感應、以及點對點對等交換的特性,創造出更多殺手級應用的想像空間事實上是非常大的。商家可以透過NFC來提供數位集點、數位折價券、結帳時進行Push mode的手機廣告來提供促銷訊息或爭取外部的廣告商機;NFC手機之間進行電子交易、轉帳、名片與通訊錄交換;目前在台灣,也有業者與台灣大車隊合作,透過NFC手機去感應在各處設有服務據點的標籤來進行叫車服務。

另外,目前已經十分常見的二維條碼應用(QR code),透過智慧型手機下載的掃描程式進行掃描,手機APP即可從網路擷取該二維條碼標定物件或服務的相關詳細訊息與即時動態等,未來也可由NFC感應的方式取代。

NFC並不能算是一個突破性的新技術,只是過去在市場相關條件未臻成熟,欠缺願意大力支援的重量級業者,相關的NFC行動裝置少,沒有市場潛力的誘因,也就吸引不了各方業者投入催生多元化的應用;如今Google結合大型金融與電信業者率先開了第一槍,緊接著也有更多的龍頭廠商進行表態投入NFC的發展,加上和RFID基礎建設相容性的優勢以及週邊成本的下降趨勢,減少了新應用的進入障礙,NFC手機相關應用的可期待性和過去幾年已不可同日而語。

NFC在手機應用上的未來,所可能帶來的是整個消費模式、市場行銷模式、以及金流機制的典範轉移與革命性改變,就如同智慧型手機與Apple如何顛覆了行動通訊的市場並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一樣,很有機會創造出全新的商機與文化變遷。

不過一個改變現狀的新模式想成功,還是很自然會遭遇到相當的挑戰,透過NFC進行手機行動支付所涉及的機制與層面仍舊有一定的複雜性,特別是必須協同電信業者與程式開發者,並將完善與保障安全的金流機制整合進來,絕對不會是容易的協調工作。另一個是市場吸引力的議題,除了技術與服務供應商一頭熱以外,在既有的基礎建設之上,如何讓更多的商家願意投資相關的基礎設施或擔付額外的交易成本?光是交易效率似乎不足以創造誘因,而是要有更多元的商業創意運用,讓消費者、商家都能在行動支付的便利性之外,從NFC的應用能得到更實質的好處才有機會成功。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