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 產業觀察

產業觀察

淺談IT產業的創新及改變

作者/藍士閔

[發表日期:2012/2/5]
前言

又一個巨人準備要倒下了嗎。惠普HP日前宣布了幾項震撼全球PC業的消息。第一個消息是惠普將結束Touch Pad平板電腦以及WebOS硬體事業,第二個也就是最為震撼的消息,可能將PC部門和移動裝置分拆成獨力公司甚至是出售。2010年賈伯斯這位天才帶領著蘋果,創造了平板電腦,從那一刻起不只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有整個世界的電子產業結構,也重創了輝煌十幾年的PC產業。而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長期占據PC業的龍頭霸主惠普。今年以來,惠普的股價已經腰斬了一半,也就代表著他的市值縮水了一半。不管是每月還是每季公佈的營收,總是令人一再的失望。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已經倒下的巨人,芬蘭巨人諾基亞Nokia。筆者本身是七年級生,歷經了手機爆炸性發展的這幾個階段。從我國中那年代開始,大家都開始有了手機,而最多人擁有的品牌就是諾基亞。諾基亞當時較新型的手機還有內建貪食蛇的遊戲,時常都可以看到大家拿著手機再那邊按來按去。Nokia的手機簡訊功能很方便,再加上好看的外觀和較小的體積,所以在當時成為大家買手機的第一選擇。如今呢?我們可以把前面一小段的文章,把Nokia改成iPhone,然後改幾個字就是現在的情況了。大家都在選擇手機的時候,都把選擇放在iPhone、HTC、Samsung等等品牌,Nokia好像從大家的腦海中消失了一樣。我有位從事手機販賣的朋友也說,客人來店裡購買手機,幾乎都沒詢問到Nokia(雖然目前Nokia推出了跟微軟合作的手機,但是未來我們不知道會怎麼發展)。現在大概只有在茶餘飯後閒聊時,才會聊到Nokia曾經出過的超級耐摔好用的3310吧。我們從數據來看,把今年半年報拿來比較,蘋果的iPhone賣出了2030萬支、三星賣出了1900萬支,而諾基亞只賣掉了1670萬支,比去年減少了30%左右。看來,這位芬蘭巨人已經不像惠普還繼續的站著,而是已經重傷倒下了。

接著我們來看一個曾經倒下的巨人,但是重新站了起來,而且站得更穩。那就是藍色巨人IBM。八零年代前,IBM就是PC界的霸主,屹立在世界電子產業中的巨人之一。但逐漸的這個巨人也病了,來的又急又快令人措手不及,甚至在九零年代初期開始年年虧損,差點面臨倒閉。直到了兩位醫生出現:第一位是路易斯‧葛士納Louis Gersner,第二位則是彭明盛Sam Palmisano。第一位醫生讓這個巨人的病情不再惡化,先保住了生命。而第二位醫生有著精湛的醫術,而且還精通養生保健。彭明盛不僅讓這位藍色巨人康復了,而且還變得更為強壯。在金融風暴中,世界上的每一個巨人都受到了影響差點站不住腳,甚至是倒了下來,唯獨這個康復的藍色巨人在這風暴中站的比誰都還穩。金融風暴那幾年當中,微軟跌了將近20%,Google甚至跌了30%,但只有IBM的股價卻不受影響。累計到今年七月,IBM的市值已經來到了世界第十三名。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快速成長,而且非常強壯的巨人,FaceBook(以下簡稱臉書)。一位哈彿大學內平凡的學生祖柏克,他覺得哈佛學生跟學生之間的交流太不流通了(也許實際上是他覺得把妹很不方便),於是想出了個點子。他利用美國大學在入學時會發送的通訊錄,花了些許的費用和幾位朋友在網路架設了臉書,讓學生跟學生之間,可以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交流。之後的這幾年,臉書的成長速度,可好比正值青少年時期吃「登骨」藥的男孩,成長的速度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每種領域當中,都會有一個站在領導地位的巨人,而臉書所在的領域中,領導的巨人是Google,而臉書如今已經成長到可以威脅Google地位的壯大,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就以目前各專家的估計,臉書的市值可能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假設真的有這個市值,臉書將瞬間空降全球市值前20的公司中。

創新、改變

看完了這四個巨人的例子後,我們把話題拉回本文的標題:創新、改變。這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嗎?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這兩樣不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嗎?但能做到的好像並不多。先來談到「改變」,藍色巨人IBM是如何藉由改變,而重新站起來的。

IBM的偉大以及影響世界有多深遠應該是眾所皆知,在這邊就不多作敘述,想知道詳細的資訊可以去Google。1924年創辦人華生將公司改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顧名思義就是以販賣機器產品為主的公司。機器我們可以稱之為硬體,而硬體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技術。當你擁有最頂級的技術,就能創造出最理想的硬體(產品),大家當然也就會購買你的產品。舉記憶體這個例子來討論,回顧一下幾十年前的電腦,有著幾百K的記憶體就已經是非常頂級的。現在呢?科技的發展越來越神速,記憶體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大,一台家用電腦隨便都插個4G以上。而記憶體的品牌各式各樣,並沒有哪種牌子的比較特別,這代表著,想靠著獨佔技術來取得龐大利潤的方式,在這十幾二十年間已經越來越不管用了,你擁有的領先技術隨時都有可能被人超越。在八零年代前的幾十年間,IBM一直獨佔的各式各樣的領先技術,像是最初打字機,到後來的大型電腦,還有各式各樣的科技和專利等等,所以IBM在八零年代以前就幾乎獨霸著整個世界的電腦產業。不過他們忽略了一件事情,科技成長的速度並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性的。

八零年代後,個人電腦的崛起可說是世界科技發展的一個轉捩點。IBM不但沒有正視這個情況,還驕傲的認為,在大型主機這一塊足以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不過現實就是,短短的幾年間,微軟冒出頭了,許許多多的PC都採用他們的Windows系統,IBM甚至讓微軟在他們的機器上安裝Windows,反到是助長微軟推廣自家的作業系統;英代爾冒出頭了,他們的CPU被廣泛的安裝在各種主機中,連自家的硬體也採用了英代爾的CPU;蘋果電腦冒出頭了,麥金塔電腦在PC的世界中,引起了一股時尚的風潮。IBM除了大型主機的優勢,其他甚麼都沒了,而且IBM的產品也不再是市場的主流了。一九八五開始,IBM的營收已經開始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而且股價也開始下跌了。九零年代開始,甚至出現了虧損的情形,之後的幾年虧損更是不斷的增加。這其中還包含了薪水支出、研發費用太過龐大、高層決策等等的原因,在此我們不多談。

直到一九九三年,公司已經虧損高達了一百六十億美元,公司高層終於意識到,再不做些「改變」,IBM這個藍色巨人可能會走向死亡的命運。於是第一個醫生出現了,董事會從RJR Nabisco挖角葛士納擔任IBM的總裁。葛士納從上任開始,馬上就對公司作了一連串的「改變」。在此,關於公司行政和人事方面的改變就不多談,以談論營運策略改變為主。幫助IBM打造出電腦王國的大型主機,在當時已經是個利潤低、成本高的過時產品了,只有改變行銷策略一途,才能使營收不再是下降,於是IBM改變了以軟體服務為主、硬體銷售為輔的策略。放眼望去世界的科技產業,許多獨霸一方公司,像是微軟、Google、甲骨文、蘋果、FaceBook等等,都擁有強大的軟實力。以前的IBM是很霸道的,我出什麼產品,你(客戶)就得接受怎樣的產品。但經過了「改變」後,IBM採取了以客戶觀點為主的策略,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完全是以客為尊。IBM提供了客戶所需要的各種服務,解決客戶所面臨到的各種問題,讓客戶不必花太多時間處理。軟體和服務的成本低、利潤高,再加上IBM調降了大型主機的銷售價格,不僅讓銷售量上升,獲利也回升,於是經歷改變不久的IBM病情很快的就得到改善。

時間來到2002年,彭明盛接替葛士納成為新的CEO。彭明盛仍舊遵循著葛士納原先策略,而且還把軟體和服務的比重增加,刪除更多硬體相關的業務。直到2009年,軟體和服務營收佔了總營收的84%,而硬體卻只佔了7%。在他擔任CEO的這幾年間,還做了許多的改變:將IBM的系統都改為UNIX、將PC部門出售給聯想、放棄硬碟業務、大規模發展雲端運算等等,對於這個藍色巨人來說,這不僅是藥,更是補品。康復後的巨人,變的比以前更強壯,還熬過09年的金融風暴,成為少數獲利在當年是正成長的大型公司。

談完了IBM,我們來談談臉書這個新生代的巨人,是如何「創新」,改變了這世界的社群生態。先不說臉書有多好用,先說臉書有多普及。參選人使用臉書發表自己的政見;執政者使用臉書傾聽民眾們的心聲;藝人、運動員們使用臉書跟自己的粉絲們互動,許多的公眾人物也都有臉書帳號,就算沒有的,也會有支持者為他們設立,筆者我的媽媽、阿姨、叔叔都有臉書帳號,而他們都是年過半百而且對於電腦不太精通的老人家。以前遇到新朋友或是新客戶的時候都會問:請問你有沒有在使用MSN之類的通訊軟體。現在已經變成:請問你有沒有在使用臉書,好像沒有臉書真的挺落伍的。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臉書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了。

至於臉書到底有多好用呢?這個問題我想是見仁見智的,畢竟大家的喜好不同。但是筆者我可是一天沒使用臉書,就會感到全身不對勁,當有了智慧型手機後,更是三不五時的開啟臉書跟朋友們互動或是Follow朋友們的最新動態。如果把時光回到臉書還沒出現的年代,當時的人應該很難想像臉書許許多多的「創新」,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作到這樣的地步。大部分的人對於臉書應該都很熟悉,接下來筆者就簡單舉幾個臉書的「創新」來談。

一、及時動態分享和互動:

當我們打電話給朋友的時候,常常都會第一句會問:你現在哪、在幹嘛、最近好嗎,等等的話。當有了臉書之後,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告知大家自己的現況。例如,我和女朋友在某間餐廳吃飯,這時候我就可以拍下和女朋友開心用餐的照片,並且上傳到臉書上然後打卡且標記我們的名字在照片上,留下對於這家餐廳的評語。朋友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你現在正開心的和誰在某個地方吃飯,同時也可以知道這家餐廳的資訊。像筆者就會常常關注大家打卡資訊,發現了許多很棒的美食還有好玩的地方。臉書也有類似MSN的功能,可以隨時隨地與朋友傳遞訊息,連絡彼此的感情。臉書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帶到了另一種層次,更容易也更簡便。

二、粉絲團功能:

有鑒於越來越多公眾人物使用臉書,以及隱私權的問題,於是臉書為公眾人物們設計了粉絲團這個功能。如此一來,公眾人物們就有了一個與粉絲們互動交流的空間,而且還可以保有原本臉書帳號的隱私。有些藝人常常會在粉絲團上發表自己的最新動態,像是今天在哪邊錄影、在哪邊出外景等等。藝人偶爾也會抒發一下情緒,讓粉絲們更了解藝人的內心世界。有些還會在臉書上面公開自己的行程,讓追星族更容易見到自己的偶像。另外,曾經有民眾在議員的臉書上陳情,而議員也順利的幫助民眾解決問題。近幾個月來,粉絲團功能甚至有了新的用途。許多公司將這項功能拿來當作行銷的工具,利用臉書強大的社群功能,公司可以讓自己的產品資訊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散播出去,不會花錢就可以達到廣告的功效。或許,這是祖柏克當初所沒料想到的發展吧。

三、遊戲結合社群:

這應該是臉書最成功的一樣創新吧。把休閒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結合在一起。我想大家對於幾年前風行的開心農場還印象深刻吧,當時間一到,大家就馬上去收成、澆水和偷菜,台灣臉書的使用者那麼多,很大因素要歸功於這個遊戲。不少的遊戲中,要完成某項任務或是通過某些關卡,需要許多人的鼎力相助,此時我們就會去找朋友來幫忙,當朋友數量不夠的時候,就會去尋找新的朋友加入遊戲。而且在臉書上的遊戲大多以小品遊戲居多,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上面,如此一來達到了休閒娛樂、連絡感情以及交新朋友的目的。

光是上述提到的三點,就讓人們生活很多部分脫離不了臉書,這一切都歸功於臉書的「創新」,改變了這個世界社交生態。也因為如此,數億的用戶造就了臉書強大的獲利能力,進而讓這個巨人迅速的茁壯。

結語

改變、創新人人都懂,能做到或是做成功的了了無幾。當蘋果的iPad開始熱賣時,各個PC陣營也都改變行銷策略,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論規格、效能都比蘋果的平板電腦還要好,價格也比較便宜,但銷售數字還是那麼難看。改變是對的,但問題是這些PC陣營改變的方向錯了,蘋果並不是贏在機器,而是贏在App Store。當Google意識到臉書已經嚴重威脅到自己時,也推出了自己的社群功能G+。裡面有許多的新東西是在臉書上所沒有的,但使用者對於這些創新似乎不太買帳,而且容易被模仿。雖然未來無從得知,但以現在的情況來說,G+很難以撼動臉書的地位。最後來看看Nokia,這家公司最近的動作不斷,既有改變也有創新。Nokia改變了行銷策略,開始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要銷售產品;使用了微軟創新的系統,而不是選擇Android。目前市場上對於Nokia新推出的幾個機種評價頗高,銷售的數字有慢慢開始有了起色。這位芬蘭巨人是否能重生,我們就拭目以待。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