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期 / April 6, 2023

分享到臉書!分享到維特!分享到噗浪!分享到Google+!分享到微博!轉寄友人友善列印

蘇花路廊科技專案-AI影像辨識技術分析

作者/謝妤婕

[發表日期:2023/4/6]

作者簡歷

謝妤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應屆畢業生,凌群電腦實習期間參與蘇花路廊科專計畫,在主管指導下於專案中負責需求驗證與數據分析。

影像辨識技術分析

隨著深度學習的出現,讓影像辨識成為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技術之一,我們期待能將現有的技術實作於各個產業領域,改善民眾日常生活。而PyTorch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深度學習框架,具有Python好上手、高度靈活的特性,也可搭配其它第三方套件一起使用,後來的物件偵測框架YOLO,我們也能透過PyTorch實作。

在討論YOLO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Filter與Edge Detection。Filter可以視作影像的濾波器,而Edge Detection則是透過Filter實現的邊緣檢測。

若將一張影像依其的所有pixel視為一個大矩陣,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元素總合為1(確保亮度不變)、元素總數為奇數的小矩陣作為濾波器矩陣,再將這個小矩陣對大矩陣的每一個位置進行運算,得出一張新的影像。根據濾波器矩陣的設計,可以做出將影像中的物體邊緣銳化、陰影強化等特殊效果。

利用上述濾波器的設計,我們可以對影像降低雜訊、擷取出影像特徵(Feature),進而做到邊緣檢測。其目的在於,找出影像中亮度有著明顯變化的點,並剔除不必要的資訊,得到影像中物體邊緣的主要結構。如下所示,左圖為原始影像,右圖為經邊緣檢測處理後的影像。



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是由卷積層、池化層、平坦層、隱藏層、輸出層幾個結構組成的神經網路,其中卷積層的工作就是透過不同的Filter對影像做矩陣運算,盡可能地擷取影像特徵,再將這些特徵做為下一層的Input,不斷重複這個動作,最終得到其中的權重。YOLO則是基於CNN技術所設計的框架,可以一次性對整張影像作物件偵測,其速度與效果都有著顯著的提升,而本次應用於科專計畫是採用YOLO V5。藉由YOLO,進行了物件偵測、物件辨識、物件追蹤,再搭配相關演算法與數據分析,將之應用於對路口的串流影像作車種辨識與統計。

蘇花路廊科技專案之AI影像辨識應用

蘇花路廊北接國道五號,每小時額定容納車流約900~1100輛,作為台灣東部地區觀光及運輸產業的唯一廊道,連假期間總有大量車潮湧入,尤其在收假前夕更可能塞車至深夜。

不同於都市地區可以透過多條道路作空間上的疏流,蘇花路廊在沒有其它車道可分擔車流的情況下,一旦車流量過大導致道路壅塞,駕駛也只能受困於車陣之中,而附近也沒有其它可以讓用路人休息的地方。

於是,我們導入「攔截圈」的概念,從車潮源頭的花蓮市區作「截流」,也就是從時間上作疏流(分時分流)。一旦發現北方「監控點」顯示車流即將到達臨界值,就會觸發告警,提醒交控中心人員啟用號控進行車輛攔截,將北上車流於下游區域進行放行速度控制。

本次科專計畫在崇德管制站、崇德國小、太魯閣大橋北端及南端架設數支CCTV,並運用Edge AI架構進行邊緣運算,對影像做車種、停等長度、車速、轉向等辨識,再將辨識結果回傳至中心主機進行關聯分析。利用這種分散式的運算模式,可以有效減少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延遲和頻寬消耗。



其中,我們在場域中不乏會觀測到一些非常規的駕駛行為,如行人違規穿越馬路、車輛違規跨越雙黃線、逆向行駛及路肩行駛等;以及因天氣造成的特殊環境影響,如雨天造成的路面反光與畫面模糊、逆光、強風、落雷等;最後還有網路傳輸本身會造成的掉幀(Frame)問題。

因此,在依照各路口標註各式時段與天氣的車種進行AI模型訓練後,我們會對該模型驗証準確率,並分析物件辨識結果異常的原因,此後再針對該車種或駕駛行為在各路口因天氣、光影變化等因素去修正驗算法或是擴增資料集,多次模擬產生新模型後驗証,如此重複以提升模型準確率。



而先前提到,蘇花路廊作為台灣東部地區觀光及運輸產業的要道,其常見的車種除了一般小客車與機車外,還有大客車、貨車及聯結車。利用車種辨識的結果與實際測距,我們能推算出目前車輛對道路的佔有率,再結合多個路口影像分析的結果,進而得知用路狀態,以及車流量使否處於臨界值。



在智慧交通的應用中,自動號控即是透過分析車流量及停等狀態,判斷前方道路是否將達到車流臨界值,提前於「攔截圈」進行號控,以減少擁堵並實現交通安全。在本次科專計畫中,透過凌群電腦SYSCOM ICC平台可以同時監控CCTV即時畫面與AI辨識的車種、停等長度、車速、轉向等數據統計結果,幫助交控中心人員結合其它輔助系統(如:公路總局相關系統、VD偵測、AVI偵測、eTag偵測、事件偵測……),判斷是否進行截流號控。



隨著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投入AI領域的研究,影像辨識也成了廣泛被使用的技術之一,「攔截圈」的概念除了確保用路人北上時道路通暢,達到交控中心「守護安心回家的路」的目的,也能在未來與商家合作,將未上路的消費者留在市區,促進當地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