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7年可以說是改變人類科技史的一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在創辦人Steve Jobs的帶領下,推出了震驚世界的手持裝置iPhone第一代,這款產品不僅改變了人類對手機的看法,也改變了人類使用手機的方式,更改變了世界上既有的產業鍊,不管是硬體業或是軟體業都受到了某些程度的衝擊,之後有一段時間,iPhone幾乎成為了智慧型手機的代名詞。兩年後,科技巨人美國搜尋龍頭Google公司,也推出了版本為1.5的Android系統,Android系統原由Android公司所開發,2005年8月17日,Google收購了Android科技公司,Android科技公司成為Google旗下的一部分。在Google開放的政策下,Android系統免費開放給所有硬體商使用,Android手機便隨著全球手機製造商的前仆後繼推出下遍地開花,逐漸搶食iPhone所稱霸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然而,Android起初並不成功,不夠順暢與友善的使用者介面,以及市集的App品質低落,都成了消費者詬病的缺點。但Android系統免費的特點為手機製造商提供了更低廉的成本,使得Android手機在市場上能夠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根據市調機構 Gartner的調查,在2009年Android手機的市占率只有1.8%,而到了2010年卻爆炸性成長到了17.2%,可以看出Android成長的力道是相當強而有力的。

《圖一》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11年Android作業系統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將可達38.5%,而iOS作業系統將達19.4%,成為智慧型手機前兩名的作業系統。
進入2012年之後,Gartner認為Android作業系統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將隨著低階機種的出現,而能夠從新興市場以及中低階市場得到更大的市占率滲透。
Gartner認為蘋果將獲利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將出貨量放在第一位。因此蘋果在歐美日等成熟區域能夠獲得成熟市場,然而當這些成熟區域市場達到高峰之後,又難以短時間拓展新興市場的情況下,將會遇到瓶頸而造成市占率些許下滑。

《圖二》
Android的轉機與挑戰2010年,iPhone 4的天線事件成了科技界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由於設計不良的原故,iPhone 4在某些角度會出現收不到訊號或是訊號微弱的現象,這起事件讓蘋果堅持品質至上的形象被打了折扣。禍不單行的是,2011年,一代科技巨人,蘋果創辦人兼執行長Steve Jobs離開人世,衝擊了每位科技迷的內心,也讓蘋果的愛好者對蘋果公司是否能推出更令人驚豔的產品打了問號,就在Steve Jobs過世後,蘋果推出了iPhone 4S,由新執行長Cook發表,卻被許多媒體批為了無新意,就在世人還在關注蘋果公司還能拿出甚麼驚奇的同時,南韓的三星公司已經悄悄崛起,靠著裝載著Android系統的Galaxy旗艦系列熱賣,Galaxy S與SII全球銷售了5000萬台,三星證明了Android不再只是只能生存於中低階手機的系統,Android也隨著三星的崛起,逐漸蠶食了以往iOS獨大的高階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調查,三星在2012年能夠拿下智慧型手機將近30%的市場,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三星已經成為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

《圖三》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崛起使得中國成為全球企業必爭的新市場,中國正從世界的工廠轉變成世界的市場,各廠商無不使出全力爭搶這塊13億人的大餅。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也不例外,各廠商紛紛進入中國開設據點。

《圖四》
根據Gartner調查分析,2012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消費市場。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由韓國三星領先群雄,芬蘭手機製造商Nokia僅追在後,Apple排名第三,而中國本土廠商中興、華為等也積極想成為中國本土的領導品牌。在中國的手機領先廠商中,有許多廠商如三星、摩托羅拉、Sony、HTC、華為等,都是以搭載Android系統的手機當作強打的商品,因此中國的手機市場可說是Android的天下。

《表一》
2011年8月16日,一款被稱為「小米手機」的產品在中國北京發表,小米手機利用特殊的行銷手法,很快地在網路上創造了熱門的話題。小米手機由小米科技公司所推出,搭載自創的Miui介面的Android系統,並以低廉的人民幣1999元搶佔市場,並且創下了八小時賣出30萬支的紀錄。小米手機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也顯現出Android開放原始碼的特性,讓各家廠商可以打造出具有出自己獨特風格的裝置,並建立品牌形象,未來中國必定會有越來越多類似小米科技的公司,利用Android的優勢和特性,打造出讓市場驚豔的廠品,讓Android逐漸在中國越來越強大。
Android開放的特性伴隨著各廠商的努力和創意,逐漸在市場上取得了領先的地位,甚至在兵家必爭的中國市場獲得極大的優勢,但如此開放的特性也造成各裝置的規格不一,而導致應用程式開發困難,眾多開發者不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加上Google應用程式審查鬆散,也造成Android市集程式品質低落,但Android的市場畢竟相當龐大,還是讓許多軟體開發商不願放棄這塊大餅。如何讓高品質的開發者繼續投入Android程式開發行列,是未來Google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台灣的處境與機會2012年可說是曾為台灣股王HTC最挫敗的一年,HTC為台灣宏達國際電子所創立的智慧型手機品牌,過去曾靠著PDA和Windows Phone賺進大把鈔票,隨著這幾年智慧型手機的熱潮,HTC也推出了許多搭配Android系統的產品,並且銷售一直維持不錯的水準,HTC市值曾經超越芬蘭手機製造商Nokia,但越來越多後起廠商投入智慧型手機的產業,HTC的銷量也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只有來自蘋果的競爭,在南韓三星和中國本土新興企業的夾擊下,HTC營收大減,市值比起2011年蒸發超過8800億元,股價甚至從高點1300元腰斬再腰斬到200元左右。曾經被視為台灣品牌之光的HTC,在機海戰術下,無法給消費者一個印象深刻的代表性產品,即使手機性能不比其他製造商差,但在市場上逐漸沒落。
這股智慧型手機熱潮讓蘋果成為比美國政府更有錢的企業,讓三星成為Android手機最強勢的製造商,而代表台灣智慧型手機的HTC在市場上卻屢屢遭受挫敗。
這也讓我們必須反思,台灣是否還有機會在這波智慧型手機趨勢中取得重要的位置。或許軟體是一個機會,根據行動分析公司 Flurry 的估計,在2011年結束前,Android和 iOS App 的總下載量將可望達到 250 億次。App無疑是行動科技產業中非常重要的市場,Flurry指出今年度 App下載的產值高達 25億美元,可以見得行動應用程式的市場是相當龐大的。
軟體需要文化、創意和技術的融合,技術上台灣擁有大批的工程背景人才不是個問題,而文化和創意,台灣具有開放的文化素養,融合東西方文化一直是台灣的特色,加上台灣與中國文化相近,利用中國Android手機的普及,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搶佔中國廣大的Android手機用戶。但令人惋惜的是,台灣Android手機用戶台北市政府的命令,現在無法下載付費軟體,造成台灣開發者無法搶食國內這塊市場,目前看來台北市政府也消極處理此事,不但造成國內消費者權益損失,也讓台灣Android技術人才的培養遭受嚴重打擊。
以往注重電子製造業的台灣,如果政府能多一點心力扶植軟體產業,相信利用Android系統的普遍性,台灣必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Android產業。
參考資料‧
http://www.idc.com/‧
http://www.gartner.com/technology/home.jsp‧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
http://proj3.moeaidb.gov.tw/nmipo/upload/publish/2011/2011Indust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