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全球IT技術趨勢看台灣資訊服務業的商機與挑戰(下)

作者/蔡湘玫



前言 根據前期《從2014年全球IT技術趨勢看台灣資訊服務業的商機與挑戰(上)》文章中,談及IT技術趨勢,謹歸結並整理出台灣資訊服務業的商機與挑戰,有以下七點建議方向: 一、行動裝置的普遍使用已是必然趨勢,企業和政府機關均必須正視此一現象背後的潛藏商機、消費者或民眾的新需求、和可能帶來的威脅。
  • 對於行動裝置製造商和通路商來說,市場大餅的擴大固然值得慶賀,但同時也因為國內業者的品牌效應多較弱,如果跟其他業者的產品幾無差異,極易流於價格競爭而難以提升產品的獲利能力。因此建議製造商務須盡早思考產品策略是要走差異化,走上利基市場甚至轉向「長尾理論」(註),或是繼續走代工的路線但以薄利多銷的模式來維持利潤,或考慮增強品牌效應,當然,建立品牌效應須有縝密計畫和龐大行銷投資的配合,而且付出不見得有收穫。
  • 對於企業或政府機關而言,尤其是B2C的企業,面向其目標客戶的服務、廣宣管道一定得將行動裝置媒體(透過apps讓潛在目標客戶主動或被動接觸企業廣告或申請客戶服務)考量在內;企業除了要增加服務、廣宣管道,也應擬訂或重新檢討企業內部員工使用行動裝置的政策,而非一味禁止反使員工喪失行動工作的便利性。而企業的BYOD政策擬訂或重新檢討,則是各大顧問服務公司所擅長的領域。
  • 對於系統整合業者來說,BYOD背後潛藏的龐大商機是有線/無線網路佈建的規劃、建置和維護服務及與既有網路的整合,及客戶對於新興行動應用和行動裝置管理工具的新需求。總的來說,前述商機中,附加價值較高的部分是客戶對於新興行動應用的需求,此與domain know-how密切相關,而且較不易落入價格競爭。企業對於行動裝置管理工具的新需求也值得留意。
二、豐富的影音串流資料是新一代應用系統的要素之一,資服業者務須盤點內部技術整備度以茲因應。 因為應用系統會朝向“越大、越複雜”的方向發展,且將納入更豐富的影音串流資料,資訊服務廠商在為企業或政府機關建置新一代應用系統時勢必將面臨此一需求,因此建議資訊服務業者可先盤點內部技術整備度,確認專案技術團隊確實具備熟悉影音串流技術協定、標準和多種相關軟體的人力,才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客戶需求。應用系統內嵌影音串流技術,除了過去常見的遠距教學、視訊會議、隨選視訊、網路直播…等應用外,多IP CAMERA即時監控畫面的匯聚串流亦是另一熱門應用。 三、『萬物連網』概念和新科技的發展,讓資服業者有機會藉由創新應用,提高應用系統的附加價值。 『萬物連網』的概念至少結構出 16種新的商業營運模式,現今最熱門的“穿戴式裝置”便可視為『萬物連網』的一種呈現方式。不過這對於有直接對最終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資訊服務業者(B2C)影響較大,而主要是對企業和政府機關提供專業資訊服務的廠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於此間相關技術的瞭解和整備,如何為企業及政府客戶早於最終用戶需求具體成形之前便先打造好最終用戶“夢幻應用”或“貼心應用”,是資訊服務業者有效提高附加價值、強化其不可替代性的business model。 例如眾所周知,穿戴式裝置的連網技術主流目前是以低耗電的新一代藍芽4.0為主,有望成為未來行動付款及穿戴裝置主流網路傳輸協定,另外還有觸控功能、語音控制、生物辨識技術…等功能也與穿戴式裝置有關;未來這些穿戴式裝置產生的資料如何與企業既有系統連接,為企業帶來新產品或新服務商機,甚至因此將最終用戶轉變為忠誠客戶?是過去focus在B2B領域的資訊服務業者須及早為企業客戶思考的議題。 四、企業對混合雲需求漸增,也考驗著資服業者的雲端系統整合服務是否到位及專業度。 面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提高、及最終用戶需求高峰/離峰使用量差異極大…等客觀環境因素,企業客戶對於混合雲的需求與日漸增,對於雲端系統整合的需求也隨之攀升。當企業在考慮採用混合雲架構時,成本、系統整合效能和廠商建置經驗是選商時的重要考慮要素,但是企業的混合雲採用成本與其既有系統有很大的關聯度,是以資訊服務業者必須熟悉企業客戶的各種IT環境,才能在充分運用(客戶)企業私有雲的前提下,為客戶打造切合需求且整體持有成本最低的混合雲架構和服務。 五、“胖雲、瘦端、密網路”的發展趨勢帶來資服業者龐大商機,雲端運算平台的維運商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胖雲、瘦端、密網路”的企業IT架構發展三方向,無論哪一個都是資訊服務業者必須正視的趨勢,而此一趨勢又跟前述的BYOD趨勢密切相關。可以說資訊服務業者未來在為企業或政府機關設計新一代應用系統時,務必掌握“胖雲”,也就是核心系統雲端平台化的開發關鍵,並且須能接受與多種行動裝置、甚至是穿戴式裝置資料的介接與整合。 值得密切注意的是企業對於雲端運算平台的發展,究竟是傾向自行營運,包含後面的海量資料分析、建議技術和人力也是自行掌握?抑或是走向代管統包,由第三方業者(可能是人力委外業者或商業智慧服務供應商)提供?此外,對於有線/無線網路的整合及完備度,是企業IT架構的必然發展之勢,因此過去建置經驗越豐富的資服業者當然可於最短時間提供企業客戶最佳的有/無線網路整合解決方案。 六、軟體定義一切(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 SDx)的趨勢,讓資訊服務業者和雲端供應商在IT採購中的掌控度提高,“先軟後硬”的理想終得實現。 台灣的硬體工業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因此,過去台灣的資訊服務市場的軟硬體銷售金額總有極大的差距,甚至是在政府應用系統採購案中也是屢見不顯,使得專案過半的成本其實是由硬體價格來決定成敗,資訊服務廠商對硬體規格的掌控權很小。 但『軟體定義一切(SDx)』的趨勢,透過開放性標準,IT基礎架構成了一個個標準的積木,雲端服務供應商可透過軟體來管理、控制和維護,因此無論是企業客戶或採用雲服務的政府機關,皆不需考量硬體規格,雲端服務供應商可以先軟後硬,以客戶利益為前提來選擇對客戶最有利或可提供同等效能但成本最低的IT設備,但卻絲毫不影響系統整體效能。 這樣一個軟體烏托邦的IT採購願景雖然很理想,不過也考驗著資訊服務業者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專業能力,一來是因為其必須充分了解市場上所有IT設備的性能與優缺點(而不再是像以前,只要熟悉一、兩個原廠的產品就好),才能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客戶IT預算內性能最佳、或是相同規格下成本最低的IT設備;二則是因為硬體設備的控制、管理、更換或維護,皆須在雲端服務不停頓的前提下進行運行設備的移轉、啟動和運作,雲端服務供應商或為企業/政府建置雲架構的資訊服務廠商之專業能力是一大考驗。 七、企業及政府對於海量資料(Big Data)設備、應用和分析服務的需求,對資訊服務業者是一大利多商機,但其business model將因產業差異,基於個資法的規範而有不同。 例如,有鑑於台灣對於個資法的規範及嚴厲罰則,金融證券機構並不適合採用公有雲服務來存放、管理並分析其客戶資料,但如果各家公司自建海量資料中心,所費不貲,設備的效率也未必能充分發揮到極致,倒不如採用混合雲架構,將客戶資料存放在企業內部私有雲,而所有變動資料存放在外部,由資服業者或PaaS業者所提供的Hosted private cloud(私有雲代管服務,係指由第三方資訊服務業者或雲服務供應商代管及維運服務)之上,金融證券機構可以合約規範PaaS業者權利和義務,所有的資料儲存、管理、分析和建議服務,均由PaaS業者所提供,同時PaaS業者也可依其擅長之領域,深耕各該行產業的海量資料分析服務。 而台灣政府可供開放給業者做資料加值、分析的資料項目,目前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已累積至1773種開放政府資料項目,至民國103年底前預計還要再開放167項資料供企業或apps開發者做加值應用,是很好的資料來源。至於不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開放之列的資料,雖資料量豐富且當中可再加值應用者多,礙於《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除非與政府機關簽有特定用途之資料運用合約,否則很難接觸得到。 結語 以上七點所指陳的商機和挑戰,僅是個人的產業觀察心得。國際知名產業調查機構IDC所提出的「第三平台」(3rd Platform),明確指出行動運算、雲端服務、海量資料、社群網站四大領域就是這所謂第三平台的四大支柱,也是2014年全球IT產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很小,社群網站發展也有限,但台灣資訊服務業者在行動運算、雲端服務與海量資料市場,無論是在硬體設備銷售、系統整合服務甚至是後端的資料/情報分析服務,皆有絕佳表現機會。 是以如有台灣資服業者能以「第三平台」為核心主軸,先各自將前述三條價值鏈分別向上游(硬體設備)、向下游(服務供應商)做虛實整合,或以結盟方式構築出完整價值鏈,再由單一業者(可能是資訊服務業者,也可能是雲服務供應商)將三條價值鏈水平整合在一個雲端運算服務平台上來運作,為企業或為政府提供新一代的“Enterprise Cloud on Demand”專業資訊服務,這樣的平台也許會有很多個,分別有不同的特色,或者是聚焦於不同的行產業需求,企業和政府隨時可視需求新增或刪減所需要的雲端服務,這是個人所期待的台灣資訊服務產業發展新願景,也將是台灣軟實力再度站上國際軟體市場的新契機。 參考資料 1.http://www.gartner.com 2.http://www.idc.com 註: 長尾(英語:The Long Tail)理論,或譯長尾效應,是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甚至可能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