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的行動趨勢-APP

作者/王蓓芬


前言-擋不住的行動趨勢 根據 NET Marketshare 所統計by Device 結果,在過去11個月中,使用者於消費 mobile 的需求量上正在呈倍數成長。

《圖一》NETMAKETSHARE Browsing by Device category trend
參考來源 : http://www.netmarketshare.com/
根據Gartner統計,2012年終端使用者相關消費者支出將達159億美元,同時還可帶動硬體銷售、廣告支出與科技創新。品牌業者的行銷預算正逐漸由傳統媒體轉移至行動領域,利用新型態應用程式(APP) 進行實驗,進而抓住行銷與銷售良機,才能突破重圍突顯自家產品、提升品牌形象並維繫消費者忠誠度。 當使用者習慣改變時,開始用行動裝置上網了,網路生態開始產生變化… 「當使用者都習慣用行動裝置上網了,原本網路上有的入口網站角色,在行動市場還是空缺」,網路論壇Inside創辦人之一陶韻智解釋。入口網站如雅虎(Yahoo)、韓國第一大入口網站Naver以廣告收入為重,大量的人流如同活命根本,當使用者轉而用手機、平板電腦直接上網,若無法跟上,將威脅到廣告收入的穩定,更遑論原來就過度倚賴網路的產業,怎能不開始警覺到這一波濤洶湧而至呢?於是入口網站切入行動裝置市場的契機開始了,當然也連帶衝擊到傳統產業的網站營運方式,甚至於企業內部的ERP應用,尤其是對於部署兩岸三地的臺商,會基於作業方便與節省成本的考量而想採用雲端ERP,改變原來分散式架構連帶的IT maintain 成本。 但是也許多人擔心ERP的資料都是企業核心資料,所以接受度仍待商確,尤其是就算資訊部門願意採用雲端ERP,但是在ERP中有許多資料屬於財務部門,對於財務長來說,就會有疑慮,而不願意採用。但安全性的問題可靠科技解決,若靠多層次架構來解決,像是資料仍舊放在企業內部,僅藉由雲端的應用程式處理資料,再防堵網路傳輸中資料洩漏的問題;再加上運用類似目前用於金融交易的資料傳輸協定SSL技術,來傳輸雲端ERP的資料,對於符合作業方便與節省成本的考量而願意採行。 那開發網站手機版,是要透過瀏覽器,還是純手機的App? 以目前的市佔率,如何找到一條可以滿足百家爭鳴的混亂情況呢? 才能夠兼顧使用者使用體驗及企業對於雲端ERP的需求呢? 首先,本文將就成長率倍增的行動裝置開始分析,從作業作統→瀏覽器→App 其中之優缺點進行剖析: 一、目前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佔有率概況:

《圖二》2011 Q4 美國的智慧型手機購買數字和市場佔有率 from Nielsen

《圖三》2011 01月~10月美國地區智慧型手機系統市佔 from NPD
二、但是也有不少入口網站,選擇新一代智慧型手機中的瀏覽器,與電腦中所用的瀏覽器幾乎相同,故以行動 Web 模式上網來跟上這一波趨勢,那就必須取決於 OS + Browser 的版本:

《圖四》NET applications 2012年1月份電腦平台瀏覽器市佔率
由於平板電腦iPad部分占了所有平版總量的87.6%,拉高了所有行動智慧裝置部分的市占率,故明顯看出 Chrome/Safari 瀏覽器的市佔率已逐漸升高,明顯地,使用者已無法滿足或者專注於單一種瀏覽器的使用經驗;而使用者當然也可以利用手機來瀏覽電腦網頁,但由於手機的螢幕與電腦相比,差異相當的大,以至於當使用時,就得用手指放大「魯來魯去」,才可找到自已所要的資訊,這對於手機瀏覽上有些不便,所以會發現到,一般必須額外針對手機的版面加以設計,讓版面符合手機的瀏覽模式,來讓使用者的手感體驗較佳,甚至運用行動裝置本身的特殊硬體設備,如:GPS、方向感應器、NFC、多點觸控等功能,大幅強化系統本身的發展性與實用性。 如何從中選擇出兼顧IT人員維運成本、使用者體驗及企業品牌形象呢? 但是,在行動裝置、雲端應用及企業內部系統伺服器端三者之間,以IT 人員的開發技術而言,如何利用一套通用模式來取得最適解決方案呢? 從伺服器端開始,例如 : .NET WCF, REST 等 XML 資料通訊相關的技術,這些是開發人員可再精進的技術,因為這些是建立後端應用服務標準化的一種關鍵技術,尤其是現在前端的裝置多元化,建立好後端的服務及標準介面後,自然可以很容易提供給各種不同裝置存取,化為服務 API 標準化,這就是雲端應用的基礎。若是用 .NET 開發服務導向的應用有一項很大的優勢,那就是 .NET Framework 中所提供的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WCF 能夠提供高度延伸性,同時遵循各項 Web 服務標準,因此可以支援不同的平台,進而簡化軟體開發上的複雜性。另外再精進像非同步 (Asynchronous) 的程式開發技術,演繹新一代軟體開發需不斷精進的技術。」 再講至雲端應用,才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每一種產業的競爭本質都有所差異,因此所需要的軟體服務也不同,例如房地產業或服務業者的主要競爭優勢是來自在於 CRM,製造業則是在 ERP 及 Supply Chain。」胡百敬認為,「要協助企業規劃並開發最佳的軟體專案,就一定要了解核心價值,並以系統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為目的,才能夠切實掌握關鍵項目,並規畫必要建置的優先順序。」。高科技與新興產業大多都已經把資訊化納入企業建置的基本項目中,因此也很擅長於利用各項軟、硬體強化企業競爭力,而即使是傳統產業雖然是中小企業的大宗,仍使用傳統 client-server 開發架構,這些企業從思考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並開始規劃系統的改版、以多種變通方式讓企業應用提昇競爭力。 最後論及行動裝置,因為前端及展示層的開發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光是行動裝置UI層的framework就有很多套了,以下把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分為 Web 應用程式、Native/Rich Client 應用程式(App)、及混合型應用程式三種:

《圖五》
Native/Rich Client 應用程式-必須考慮到手機的原生應用程式(尤其是想用運用手機硬體功能來增進使用者手感體驗)的話,若是傳統的作法就要針對各種手機學習開發工具及程式語言,例如Android要學Java、iPhone要學Object C......。當然也是有非傳統的作法,如果您是.NET的程式設計師,您還是可以用C#開發 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 7原生應用程式,程式開發者難以快速提供各類行動裝置的版本,更遑論功能升級時需同步那麼多種不同裝置上的APP、版本管控複雜;若是運用 Web 應用程式的話,又面臨Mobile 瀏覽器版本眾多,無法發揮至行動裝置的硬體特性;如何混合兩種特性來達到目的呢 ? 能不能就將核心處理邏輯放在 Web Server 上運行,並使用Web Service/WCF Service讓行動裝置上的App進行調用,然後藉用跨平台的 APP 開發模式,來達到目的,來達到較佳的使用者體驗?! 找找- 跨平台開發的 SDK 吧….. 為解決各行動OS開發環境差異過大的問題,許多可跨平台開發的SDK套件逐漸被開發出來,根據其開發語言或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 http://webification.com/best-iosandroid-cross-platform-mobile-development-sdks 一、C++型SDK開發套件: 類似於將原始C++加入SDK的概念,讓低階層高效率的C++能更容易一致性的被不同行動開發環境使用外,也提供更多的可用函式庫,讓C++的開發不再陽春需要重頭撰寫,但其提供的功能多半在於遊戲引擎與3D繪圖或高複雜度解析運算上。
  • 優點:效能較佳且功能不再陽春,特別對於影像處理如OpenGL等有強大的應用,對於跨行動平台有較自動的封裝方式。
  • 缺點:可使用的功能會受限於SDK所提供的內容,且其多數只在遊戲製作或繪圖這塊領域上,若其他應用支援還是稍嫌陽春,且仍要考慮行動裝置解析SDK的效能影響,以及穩定性或是銜接層的撰寫設定。
  • 適用於:行動裝置遊戲或繪圖軟體的跨平台運用,特別是影像部分。
二、Web型SDK開發套件: 比C++型套件更新穎的開發模式,利用Web與Html5的特性將Web程式碼與自己專屬的瀏覽平台包在一起,製成一個模擬的App(核心架構其實比較類似於Web),其運作權限或功能也會較接近Web(但提供一些可調用本機硬體的功能),故運行效率通常會略差於正常的App,但由於自我封裝的關係,少了很多解析與重復刷新的程序,故執行效率正常仍優於以瀏覽器解析的Web網頁。算是同時兼具App硬體支援與Web優異跨平台性,犧牲部分運作效能的最新解決方案。
  • 優點:與現有Web架構相當類似,雖然仍要學習套件使用,但可大幅降低開發門檻。跨平台性非常優異且支援仍持續擴展中,可視為近期較被期待且具前瞻性的應用。仍能間接取得一些行動裝置的硬體支援。
  • 缺點:技術過新目前仍在持續進化中。執行效率勢必較正統原生App來的差,可調用的硬體支援受限於該套件是否提供。
  • 適用於:需要高度跨平台且運算效率不需太高的應用,如靜態型App與文字為主型App,或是運算交給後端Server的雲端App。
結語-「變動」是不變的事實,如何邁向新一代軟體開發模式才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根據研調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最新發表研究報告內容顯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使用人口將達到10億;行動APP市場產值目前為60億,預估至2015年將成長至557億美元。面對這一波行動大潮流,企業內部使用者使用行動裝置人數也大量增加了,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易攜性,從事企業流程改造,使行政流程更為快捷,使得產品資訊、即時資訊、報表資訊得以傳達;創造出更豐富的使用者體驗,而無拘無束於各種行動裝置,譬如, 當客戶需要服務時,當客服工程師趕至服務地點時,手機上可以根據 GPS定位自動代出客戶資訊,解決完問題後,可立即簽署後,趕往下一個服務地點,不用再提著沈重的筆記型電腦,在有網路處即可以回報狀態,讓服務不再受限於時間、地點,讓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變成服務據點,成為未來獲利雙倍、一比一複製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