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協理事長:資服業人才不難找 不肯花錢是癥結

馬培治報導-政府推動軟體與資訊服務等軟產業外銷,企圖在台灣已拿下眾多世界第1的硬體產業的基礎上,打造新的全球利基,不過屬於軟產業代表項目的資訊服務業界大老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凌群電腦總經理劉瑞隆則表示,發展資服業邁向國際的確重要,但他認為在國內資服業者規模普遍太小,而台灣資服業利潤又太薄,且只有少數業者願意投資在人才培訓聘僱的狀況下,基本問題必須先解決,資服業才有能夠走出去的條件。

劉瑞隆31日上午在一場台灣軟產業國際業務拓展研討會上表示,談到軟產業得的國際業務拓展,很多人都會拿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倡議的服務整案外銷輸出模式為例,但他認為,屬於軟產業的台灣資訊軟體服務業者規模多半很小,規模不到50人的公司太多,在國際上亦欠缺知名度,若非本身在台灣已有高知名度與一定規模,否則很難做到整案輸出,他建議,業界本身必須思考內部整合,例如購併、合併,或是產業聯盟,藉由凝聚力量才有機會跨入國際市場。

對於資服業界經常抱怨好人才難覓,劉瑞隆表示關鍵在於業者不願花錢。他以南韓為例表示,當地剛由大學畢業的軟體工程師平均月薪超過新台幣6萬元,但在台灣卻僅約3萬多元,「不肯花錢當然找不到好人才」,他表示,拓展海外市場也試相同道理,他以凌群前往越南設置據點為例,還沒開始賺錢,每個月開銷至少百萬元,他說數目雖然不大,但在台灣資訊服務業利潤太薄的狀況下,多數業者都未必肯花這筆錢,更不容易拓展新生意。

劉瑞隆認為,政府雖然有透過旗艦計畫等鼓勵業者合作組成「艦隊」進軍國際市場,但僅有4年的專案充其量只能讓業者了解到國際市場運作的輪廓、皮毛,相較於政府過去數十年對硬體產業的各種中長期輔助發展計畫,他認為政府可以再加把力,建立長期的制度,獎勵、補助資服業者進軍國際、賺取外匯。

劉瑞隆說,台灣的資服業者蘇雖然小,但專業性與服務深度都具備高水準,他認為在產業內部合作之外,業者也應考慮把過去只做專案的模式,轉向思考發展產品化的服務,並搭配雲端運算風潮,就由雲端平台快速將服務推廣到全球,利用新技術另覓藍海,克服營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