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軟Cloud OS 啟動Hybrid雲端商務

作者/蘇福泰

前言 全球IT產業在雲端的投資逐年增加,根據預估2016年雲端商業服務產值可以超過1425億美元,面對新一代產業轉型的挑戰,企業不能只固守在單純的製造業,必須結合服務需求朝向Hybrid雲端商務的方向邁進。本文利用微軟Cloud OS提供雲端完整解決方案,使得企業有能力運用現有基礎結構並根據實際的需求,逐步調整公與私有化的Hybrid比例,讓企業更有彈性利用雲端資源,進而實現最理想的專有雲端商業願景。最後本文提供案例分享,實際利用微軟Cloud OS概念呈現在新一代全球商業版圖中IT產業如何進行Hybrid雲端商務佈局,為企業提早啟動雲端商務先機,站上新一代雲端商業浪潮。 何謂Cloud OS Cloud OS是揉合雲端虛擬化科技與HTML 5技術的新一代作業系統概念,使用者的感官體驗及服務提供者的維護需求被專注於Web-based的一致性環境,並透過網際網路串連所有系統面與數據面的作業,所以Cloud OS讓一個資源的產生透過雲端技術必須橫跨數個硬體、軟體甚至是數個Service Cloud的Hybrid合作,不再只是侷限於傳統單一伺服器的架構,而是將整個雲認為是一個的資源和電腦運算單位,並且具有可攜性、可延展性及高可靠性等特色,不僅模糊了軟體及硬體的界線,而且把焦點回歸到使用者的服務體驗上,形成一個Cloud-first作業環境。此外Cloud OS也因為一致性的Web-based設計架構,讓使用者可以輕鬆享用目前最流行與最普遍的行動裝置(BYOD)就能隨時隨地享受伺服器級的運算服務,完全跳脫傳統的操作框架並打破時間與地點的使用限制,為使用者帶來Mobile-first操作體驗。

《圖一》微軟Cloud OS
(出自於http://www.microsoft.com/en-us/server-cloud/cloud-os/default.aspx#fbid=9-uP6295FDy)
以微軟Cloud OS為例,如上圖,微軟認為Cloud OS的基礎核心是建築在使用者(Customer)、平台即服務提供者(Platform as a Service)與雲端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三者間,然後透過一致性平台的架構將三者關係緊密結合(Hybrid design)。讓雲資源主要的效益和關注的焦點回歸到以人為主的服務設計與使用者的體驗經濟上(People-focused),透過使用者實際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感,讓IT企業可以更著重在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Service System)緊密串連的整體解決方案(Enterprise-grade),與傳統IT製造業強調軟硬體的控制是極為大的差異。 為什麼選擇Cloud OS 近年來全球IT產業投資大量心力在新一代的商業模式領域─雲端商務,包含惠普(HP)今年開始將在2年內投入高達10億美元、思科(CISCO)宣布計劃在未來2年斥資10億美元搶占雲端商機、中華電信(HINET)會在5年內投資120億台幣、微軟也在2014年5月於北美Tech Day中宣示邁向Cloud-first Mobile-first的雲端戰略等此類新聞不勝枚舉,此外在國際調查機構Gartner發表的2014年十大技術趨勢預測報告中,行動科技與雲端服務的項目就佔了其中7個項目,尤其行動裝置服務的成長與傳統應用程式的萎縮更直接衝擊現在IT產業的獲利走向。

《圖二》全球雲端服務未來產值預估
(出自於http://www.teema.org.tw/report-detail.aspx?infoid=9483)
觀察上圖中更可以發現雲端商業服務產值逐年大幅成長,甚至超越其他服務層級的數倍之多,所以在雲端商務潮流中IT產業不能只是單純的製造業,而是必須更積極走到客戶面前,結合製造和服務的需求朝向Hybrid雲端商務的方向轉型。 然而上一段許多動輒數十億的投資新聞必定會讓有心邁向雲端商務的企業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企業不僅須面對斥資購買大量軟硬體的需求,而且後續的維護成本與折舊費用都會對企業產生相對較大的投資風險,此外企業也無法確保商業私密資料儲存在多資料中心架構下並藉由網際網路傳輸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使得企業對雲有著不信任感的危機。最後企業也會面對新架構的導入可能造成基礎的業務流程不適用而發生的流程再構風險,其次是既有系統可能無法有效統整雲的資源造成原有的客戶服務品質無法延續。 所以面對建置雲的挑戰,Cloud OS提供企業一種較完整的雲端解決方式,因為Cloud OS專注於一個資源的產生須橫跨數個硬體、軟體甚至是數個Service Cloud的Hybrid合作,讓企業不再一次控管一部雲端伺服器,而是將整個雲做為單一的虛擬資源和電腦運算單位,所以企業不用再面臨On-Premises 和 Off-Premises的痛苦抉擇,加上虛擬化帶來的可攜性、可延展性及高可靠性等優勢讓企業不僅能快速將Off-Premises系統搬上平台即服務提供者的On-Premises環境,除了免去購買大量軟硬體的成本外,更不會產生後續的維護成本與折舊費用,大幅度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而且也能使得 IT 服務的方式變得更彈性更靈活,因此讓企業有能力針對實際的業務需求調整On-Premises與Off-Premises的Hybrid比例,進而找出對企業最有利也最合適的資料儲存方式,提升資料的安全性。而且透過客戶、平台即服務提供者與雲端服務提供者的整合性策略來維持企業現有基礎結構與系統既有的服務品質,讓服務提供夥伴們彼此能更專注在客戶的服務體驗上,加上Web-based的一致性平台架構也可以輕鬆涵跨各項上網裝置的支援,使得企業能透過雲端服務提升更高的商業價值。所以企業面對新一代的產業轉型挑戰不一定得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及捨棄現有基礎結構才能建構起專屬的雲端服務,企業可以透過Cloud OS運用現有的投資並根據實際業務需求的步調輕鬆啟動Hybrid雲端商務。 微軟面向的 Cloud OS 相較於其他廠商的雲端工具,微軟利用目前唯一有能力跨國完整提供公有雲、私有雲的平台即服務提供者(PaaS)優勢,將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透過Cloud OS一致性平台的概念提出「三雲合一」的戰略目標。因為微軟認為雲端服務是許多不同裝置的整合運行結果,讓個人電腦、行動裝置與大型主機間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方式隨時隨地彼此分享運算與儲存資源,不僅讓企業不用再花費龐大成本與時間在硬體採購與維護折舊上,而且讓雲端服務能更專注於滿足實際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微軟在雲端服務的範疇認為提供好的「平台」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而以上的概念除了與Cloud OS強調Hybrid design、Enterprise-grade、 People-focused及一致性平台架構的願景一致外,也和微軟在2014年5月於北美Tech Day中宣示邁向Cloud-first Mobile-first的雲端戰略目標相同。

《圖三》Microsoft Cloud OS Hybrid Solution
(來自於http://www.itbuzz.ca/dispelling-misconceptions-office-365/)
如上圖,微軟Cloud OS在公有雲的服務體驗利用散落在全球的雲端資料中心為核心,透過微軟Azure平台提供企業輕鬆擁有屬於自己的公有雲,並提供Web-based管理介面,讓企業可以透過各項裝置與平台隨時隨地掌控自己專屬的雲端伺服器狀態。在私有雲的服務體驗利用耕耘多年的企業級平台Windows Server完整服務經驗為核心,透過Hyper-V虛擬化技術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屬於自己的私有雲,並搭配Microsoft System Center與Windows Azure Pack,享受與微軟Azure一致性的Web-based管理介面,輕鬆監控專有的雲端伺服器狀態。

《圖四》微軟Cloud OS 一致性的技術與管理介面
(來自於http://www.thomasmaurer.ch/2014/01/windows-azure-for-your-datacenter/)
所以在混合雲的服務體驗結合上一段提及的微軟Azure與Windows Server經驗來形成Cloud OS一致性的Hybrid架構,如上圖,讓企業可以在衡量實際需求狀況後自行動態調配整體雲端環境需要公有化與私有化的Hybrid比例,緩步從私有雲漸漸朝向公有雲的方向進行,因此微軟Cloud OS不僅利用目前唯一有能力跨國完整提供三雲合一的平台即服務提供者(PaaS)角色,讓企業可以輕鬆擁有不同雲端型式的優勢,而且具有幾項特色。 一、一貫開發經驗 微軟Azure與Hyper-V皆為一致性操作體驗的虛擬化生產環境,所以IT 和開發人員可以利用自己在企業內部早已熟悉的產品或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來應用在雲端服務之中,無須額外耗費大量訓練成本,進而專注於產品的服務,提升IT 和開發人員的生產力。 二、等量維護工作負擔 Windows Server透過Microsoft System Center與Windows Azure Pack提供與微軟Azure一致的Web-based使用體驗,讓企業能用共通且一致的方式來進行開發、管理、身分識別、虛擬化,並讓資料跨內部部署到雲端,包含企業本身私有的雲端、服務提供者的雲端和微軟的雲端。 三、一致性整合經驗 微軟Azure與Hyper-V利用共通的虛擬化技術讓生產環境擁有可攜性(Portability)的價值,讓企業可以利用一致性的管理工具自行選擇在任何虛擬化環境部署及移轉自己的生產環境,透過衡量實際需求狀況自行調配整體環境需要公有化與私有化的Hybrid比例,甚至也可以透過第三方工具將VMWare等其他虛擬環境無痛轉移至Hyper-V與微軟Azure的生產環境中。 四、延伸Hybrid服務 利用一致性整合經驗取代重新建構,透過聯結跨資料中心、公有雲和託管的雲端,提供整合性的電腦運算、存放裝置和網路作業,進而建立起應用程式、資料和裝置的Hybrid生產環境,讓企業不但能掌握全盤狀況,還能將既有的生產環境、物件及資料中心透過一致性的管理工具部署與轉移至其他Hyper-V環境,或往外延伸到微軟Azure環境,以取得更多的儲存容量、備援及進行災難復原,讓Hybrid生產環境能提供企業或客戶更高與更值得信任的服務水準。 五、客製化雲端解決方案延伸企業 Hybrid生產環境不僅使得企業服務內容可以延伸至公有雲商務環境,而且也讓企業有能力將公有雲商業資訊回饋至On-premise環境,不但保留企業既有的服務基礎,並且讓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展到雲端商業服務,使得企業能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專注於發展更多自己的客制化雲端解決方案,為企業在雲端商務戰爭中搶得先機,進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獲利價值。

《圖五》微軟Cloud OS四大競爭優勢與機會點
(來自於http://windowsitpro.com/system-center/microsoft-formally-announces-its-cloud-os-strategy)
此外如上圖,微軟認為Cloud OS強調使用者(Customer)、平台即服務提供者PaaS(微軟Azure)與雲端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三者間的合作,讓企業著重於產品服務緊密串連的整體解決方案,所以微軟也於針對企業採用Cloud OS提出四大競爭優勢與機會點(節錄於Microsoft Cloud OS解決方案手冊http://www.microsoft.com/zh-tw/server-cloud/cloud-os/default.aspx?nv1if4=1#fbid=9-uP6295FDy)。 一、資料中心轉型 系統管理者不再一次控管一部伺服器,而是將整個資料中心做為單一的資源和電腦運算單位,讓您為企業內提供 IT 服務的方式變得更彈性靈活。 二、從資料中洞察先機 不僅止於從客戶和使用者收集的所有資料中獲得利益,還能連結外部來源,進而從海量資料中運用智慧剖析而洞悉隱藏資料中更龐大的價值。 三、啟用現代化商務應用程式 透過充分利用行動力,使用各種類型的裝置,以更好的溝通和處理方式,即時處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問題,提升生產力和效率。 四、實現以人為中心的IT 讓企業員工和團隊,都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任何裝置工作,而不必受限於組織或是任何可能危及企業資訊安全的完整性。 案例分享 台灣知名SI廠商凌群電腦在全球部署不少商業據點,不過為了因應國際商業版圖的改變,去年開始積極轉型由日本接單、台灣管理與中國製造的新金三角跨國合作模式。然而除了要面臨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員工、專案開發及接單的管理壓力外,為了配合全球不同時區的客戶即時作出反應與協調更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需要一個跨國的商業整合平台來有效監控跨國據點的企業資源與無時差服務全球客戶的需求。可是在各據點的商業流程差異下,要如何為平台選擇合適的託管位置、要如何快速移轉部署系統及滿足資料存放的安全性問題都是一大隱憂,此外購買設備建立機房設備的費用與後續軟硬體管理和維運的人力成本都是非常高額的支付成本。

《圖六》利用微軟Cloud OS啟動Hybrid雲端商務,快速佈局新一代商業版圖
著眼成本與效率,凌群電腦於今年導入微軟Cloud OS來打造跨國商業混合雲(Commercial Hybrid Cloud),如上圖,除了在公有雲部分利用Microsoft Azure免去購買大量軟硬體的成本外,因為Microsoft Azure採用系統自動化維護模式,更解決後續的軟硬體維護問題,同時分別採用Web Sites、Cloud Services與Cache等解決方案技術於三個月內快速打造Web-based Application Service提供日本接單廠商、台灣管理廠商及中國大陸生產廠商一致性的Web-based服務平台,不但解決了快速移轉部署系統的問題,也可以提供客戶透過行動裝置享受服務。私有雲部分則是將On-premises系統運行於Hyper-V環境,讓既有的投資能透過一致性的管理工具輕鬆部署與轉移至其他Hyper-V環境或往外延伸到Microsoft Azure環境,Hyper-V的可攜性與高延展性幫助解決了儲存容量、備援及進行災難復原的維運成本,不僅延續現有的投資,更提高系統的可靠度,而利用Microsoft Azure遍及全球數個雲端服務據點的優勢,讓跨國商業混合雲真的實現無時差及無環境限制地服務全球客戶。

《圖七》應用微軟Cloud OS概念實現跨國商業混合雲
透過一貫開發經驗特色,利用企業內部熟悉的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配合微軟WCF (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技術解決Microsoft Azure平台及Hyper-V虛擬化平台之間的服務整合問題,如上圖,並搭配微軟所提出的軟體分層式架構(Layered Architecture For .Net)來讓後端服務系統模組化,除了提高後續維護性,也能更有客制化的彈性,大幅減輕IT人員的負擔。而此設計方式也滿足Microsoft Azure中Multi-Instance的架構要求,instance是Microsoft Azure一個雲資源的基本單位,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大小,越大的instance託管費用越高,而透過Microsoft Azure的Web-based一致性管理平台可以針對系統實際流量自動調節Multi-Instance數量,讓系統有橫向擴充的能力,紓解流量的壓力,讓最小的建置成本能提供更高的服務效益,充分發揮Cloud OS延伸Hybrid服務的特色。

《圖八》應用微軟SSIS結合Microsoft Azure及On-premises的異地資料中心
海量資料可以透過微軟SSIS (SQL Service Integration Services)資料整合解決方案,將各據點的資料中心透過客制化的SSIS workflow模型設計,如上圖,針對實際業務需求決定資料中心公與私有化的Hybird比例及提供更有價值的整合性商業資訊,進而由大量資料中運用智慧剖析從而洞悉隱藏於數據中更大的商業價值,最後結合Microsoft SQL Agent與Microsoft Powershell 3.0建立客制化自動程式定時從On-premises的異地資料中心將整合性的資訊同步到Microsoft Azure 東亞資料中心的SQL Database內,讓重要商業資訊能全天候在微軟SLA 99.9%保證下接受高安全性的資料保護,不但讓重要商業資料仍可以留在On-premises資料中心,也解決了資料存放的安全性問題。最後也可以利用SSIS workflow模型設計及Microsoft Powershell 3.0將資料整合的異常狀況透過SMTP郵件通知系統管理者,讓IT人員能即時掌握資料整合狀況,解決後續維護問題。 凌群電腦應用微軟Cloud OS不但解決移轉部署系統與資料存放的安全性問題,而且也省下購買軟硬設備與後續管理和維運的高額費用,降低IT人員的負擔,然後透過微軟各項工具與解決方案的組合,搭配一致性的Web-based平台成功打造Cloud-first Mobile-first的「三雲合一」微軟雲端願景。 結語 IT產業面對新一代雲端商業浪潮不再只能是單純的製造業,而必須結合服務需求,更積極地走到客戶面前,朝向Hybrid雲端商務的方向邁進,然而企業面對新一代產業轉型的挑戰不一定得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與捨棄現有基礎結構才能建構起專屬的雲端服務,企業可以利用Cloud OS概念運用現有的投資並根據實際需求輕鬆投入至雲端商務世界。本文透過微軟Cloud OS提供雲端完整解決方案,「三雲合一」的戰略目標打破企業投入雲端服務需長時間評估要接受單一公有雲、私有雲或混合雲方案的困境,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逐步調整公與私有化的Hybrid比例,讓企業更有彈性利用雲端資源,最後實現最理想的專有雲端商業願景。而且微軟成熟的公有雲與私有雲經驗讓企業不用再顧慮單一雲端設備的高維護成本,透過微軟Cloud OS一致性架構特性,讓雲端服務擁有一貫開發經驗、等量維護工作負擔、一致性整合經驗、延伸Hybrid服務及客製化雲端解決方案延伸企業等優勢,同時具有微軟提出的資料中心轉型、從資料中洞察先機、啟用現代化商務應用程式與實現以人為中心的IT等特色。最後本文提供實際利用微軟Cloud OS概念實現跨國商業混合雲(Commercial Hybrid Cloud)案例,透過實際案例展現在新一代全球商業版圖中IT產業如何進行Hybrid雲端商務佈局,為企業提早啟動雲端商務先機,站上新一代雲端商業浪潮,幫助企業取得更高的獲利。 參考資料http://blogs.technet.com/b/microsoft_blog/archive/2013/01/15/what-is-the-cloud-os.aspxhttp://blogs.technet.com/b/dpeindia/archive/2013/07/08/cloud-os.aspxhttp://blogs.technet.com/b/microsoft_blog/archive/2014/05/12/teched-2014-moving-customers-forward-in-a-mobile-first-cloud-first-world.aspxhttp://azure.microsoft.com/zh-tw/http://www.microsoft.com/zh-tw/server-cloud/cloud-os/default.aspx#fbid=9-uP6295FDyhttp://www.microsoft.com/zh-cn/news/2013/11/1115.aspxhttp://blogs.technet.com/b/dpeindia/archive/2013/07/08/cloud-os.aspxhttp://blogs.technet.com/b/microsoft_blog/archive/2014/05/12/teched-2014-moving-customers-forward-in-a-mobile-first-cloud-first-world.aspxhttp://www.thomasmaurer.ch/2014/03/windows-azure-pack-architecture/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packageid=7304&id=0000333106_BMV2299QL6YEW97BKRTKJ&cat=4 <本文轉載自RUN!PC網站8/5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