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經濟部資服業輔導計畫 結盟日商 凌群國際化 政府推一把

作者/編輯室

資訊服務業發展國際化策略,政府可以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凌群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群)建立國際化版圖,經濟部就是重要的催化及連結角色。 凌群和精誠參與凌網科技「流通/金融支付平台服務整理解決方案」BEST Ⅱ的航艦計畫,將國內成功的流通業者商店卡、金融信用卡、金融卡支付營運服務模式,結合凌群加數位峰之延續原本的旗艦計畫(BestⅠ)的執行成果,匯集成航艦再擴大,深入中國大陸、香港、東南亞、澳洲等市場,將加速台灣廠商的市場占有率。

《圖一》台灣雲協理事長李詩欽(左2)、資策會董事長張進福(左4起)、凌群電腦總經理劉瑞隆(中間)、日本東海集團社長鴇田勝彥(右5)、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右4)等共同出席雲碼公司開幕式。
廠商結盟 政府扮催化劑

《圖二》
凌群總經理劉瑞隆表示,廠商在結盟的過程中,政府在這地方扮演了催化劑,如果沒有經濟部工業局撥款成立航艦計畫,凌網科技、精誠、凌群參與這三家業者可能就不會這麼快結盟並且一起進軍海外市場,有了政府的計畫經費,就可以加速去吸引有價值、通路、有好產品和服務的資訊服務業者整合再一起去拓銷海外市場,劉瑞隆強調,政府在幫助廠商拓展外銷這部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劉瑞隆也說, 凌群兩度參與經濟部工業局主導的資服產業重要輔導計畫,雖然凌群本身就有能力做外銷,但要公司支援一次又一次參與國際大型專業應用軟體展,還是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開銷,而經濟部工業局的體察,對於凌群在產品完成後的海外拓銷工作,做了最有利的後盾。 劉瑞隆同時肯定政府對於廠商的重視和幫忙,但同時也說,近年來,中國大陸軟體廠商長年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植下,營業規模迅速成長,2010年中國大陸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強的企業名單,前41強的軟體營收都已經超過10億元人民幣,而2012年中國大陸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強名單,年度營收高過10億人民幣的廠商已經增加到了72家,其中這些廠商所擁有的海外拓銷資源,台灣業者無法比擬。 凌群國際化 全球布局

《圖三》凌群總經理劉瑞隆(右)與日本東海集團社長鴇田勝彥(左)共同主持雲碼新公司成立記者會,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沈榮津在場見證。
凌群是台灣較早開始國際化的資訊服務公司,劉瑞隆表示,早在1991年就去美國設立公司,1995年則在深圳設子公司,1998年踏入泰國市場,2008年踏入越南設點,目前全球共計有17處據點,以建構凌群的全球布局。 劉瑞隆說,20幾年來的國際化經驗讓他有一些體會,例如適應各地文化及善用自己在台灣的成功經驗,另外,引進國外技術及培育利用台灣的人才,都是企業國際化重要的戰術。 在複製國內成功經驗過程到國外應用時,難免會遇到瓶頸,不同的文化經驗及語文,絕對會有影響,也會找一些他們比較熟悉,以及曾在台灣或中國大陸做過的案例。 例如凌群進軍越南市場時,從台灣和中國大陸過去的員工只能跟客戶用英文溝通,越南人也得講英文,但這過程中難免會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後來凌群則請了越南華僑來幫忙,才更加能夠清楚掌握客戶的需求。而到當地打拚,也是要找自己熟悉的業務著手,凌群在台灣及中國大陸都做過證券交易系統,因此在越南也選擇打入當地證交所市場和證券公司的電子化交易系統。 與日商合作 發揮雙優勢 除了和中國大陸合作外,凌群現在也和日本廠商相互合作。「雲碼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凌群和日本的東海集團在台灣合資成立,致力運用雙方優勢,推動台日業務密切合作,成為實踐「台日中黃金三角」合作模式的典範,也是政府推動台日軟體產業合作的重大里程碑,劉瑞隆說,凌群和東海集團雙方樂觀預估雲碼公司到2017年時,目標營收將上看10億日圓。 此外,2013年8月,日本株式會社CIJ也加入「新黃金三角」的體系,將和凌群集團共同合作,從CIJ產品外國的專案委託開發、中國大陸和東南亞行銷及產品服務,都將逐步展開合作計畫。

《圖四》
人才、創新、研發 國際化三寶 身為台灣資訊服務業的先驅業者,凌群除了看準客戶需求不停創新應用改革外,另方面,凌群覺得國際化要能成功,人才很重要。 劉瑞隆強調,公司要創新和研發,這些都是需要人才,也只有創新和研發才是國際化發展的根基。凌群近幾年來業績持續成長,凌群很重視 人才,因此積極尋覓人才,甚至想出各種方法搶人才,像是到學校找研發替代役並給予獎學金支持,祭出許多法寶。劉瑞隆說,人才靠所得和希望支撐,若公司能給人才相當的薪資和舞台,人才就留得住。因為台灣資訊理工人才有太多一流的人都被硬體廠商網羅,但他相信只要捨得用多一點薪水,一定可以找到好人才,幫助公司往國際各角落拓展市場及業務。

《圖五》在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中)見證下,凌群集團總經理劉瑞隆(右)與日本株式會社CIJ社長崛信一(左)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本文轉載自經濟部12月號<創新.樂活>電子報封面故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