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 產業觀察

產業觀察

淺談雲端運算

作者/洪谷官

[發表日期:2011/1/3]
前言

雲端運算不是一項新的技術,而算是一個概念,其是指各項設備之間以網際網路為媒介來彼此合作進行各種運算,並提供各項服務。透過此方式,終端的電腦與其他裝置透過網際路可以很方便的取得各種共享的資源。在今日,雲端運算對於企業的資料(Data)和應用(Application)之運作產生革命性的改變,其也是在Web 2.0之後被視為是下一波科技產業的重點。

轉變

在過去,從1980年代的大型電腦,一直到用戶端-伺服端(Client-Server),終端使用者無需了解「雲端」中的設備配置為何,也無需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使用者即可方便的存取雲端所提供的服務。隨後微電腦設備技術與行動裝置技術快速發展,結合了用戶端-伺服端技術與IP網際網路技術,雲端運算便在此刻被提了出來。雲端運算的出現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有著密切的關係,過去, ISPs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提供特定的組織或使用者做一般的存取,接著開始提供郵件與伺服器的存取(ISP 2.0)。ISP 2.0出現後,開始有越來越多以此為基礎的架構(Infrastructure)與應用(Application)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ISP 3.0),發展出許多的應用服務提供者(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s, ASP),提供各種服務給使用者使用。經過一連串的發展,ASP不儘可以提供各種運算架構,也提供了各種特定的應用,但這些服務通常儘限於特定的組織或單位使用(ISP 4.0)。這些ASPs的概念後來即成為後續雲端運算(ISP 5.0)中軟體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的基礎,這兩者之間有個差別,過去ISP 4.0的服務與設備通常只限定給特定的使用者使用,而SaaS則是可以和各使用者共享其服務與設備。ISP 5.0有一個宗旨就是”萬物皆可成服務”(Everything as a Service),此舉將使得網際網路與日漸依賴網絡的我們更加的密不可分。


《圖一》資訊技術的演變(資料來源: “Cloud Security and Privacy”, Mather, Kumaraswamy & Latif, 2009)



《圖二》雲端運算的發展(資料來源: “Cloud Security and Privacy”, Mather, Kumaraswamy & Latif, 2009)


架構簡介

雲端運算主要分成三個層級,分別為:

一、SaaS:

軟體服務提供者,此為雲端運算中各種應用軟體的提供者,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於線上使用其軟體,不需安裝於自己本機端的電腦,本機端只暫存一些資料。

二、PaaS:

平台服務:平台服務提供者,此層級提供一個線上開發所需要的環境,如開發平台與作業系統,開發人員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進行開發作業。

三、IaaS:

基礎設備服務:基礎設備服務提供者,此層級提供各種整合的基礎設備,使用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使用這些設備,而不用自己另行建置。


《圖三》雲端運算的service model(資料來源: “Cloud Security and Privacy”, Mather, Kumaraswamy & Latif, 2009)



《圖四》雲端服務的delivery model(資料來源: “Cloud Security and Privacy”, Mather, Kumaraswamy & Latif, 2009)


安全

對於雲端運算所提倡的開放性而言,安全性的議題也是相對的重要。對於一些機密資料,如何能在使用雲端運算的架構之下,能保有其機密性?目前能提供穩定且安全的雲端運算服務之廠商有多少?怎樣才算是符合安全的標準?這些是雲端運算在發展中無可避免的課題,此議題留待下回探討之。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2%E7%AB%AF%E9%81%8B%E7%AE%97
2.Mather, Kumaraswamy & Latif, “Cloud Security and Privacy”, 2009

 

回上層